國新辦就“十四五”時期糧食和物資儲備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_中國發展門戶08靠設計視覺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bf1378cd53f7.73893092.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梁彥女士,請她為大家介紹“十四五”時期糧食和物資儲備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還有: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規劃建設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錢毅先生,糧食儲備司司長、新聞發奇藝果影像言人秦玉云先生。下面,我們首先請梁彥女士作介紹。

2021-04-02 09:59:59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 梁彥:

主持人、各位記者,上午好。首先,真誠感謝新聞媒體長期以來對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很高興向大家介紹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有關情況。

大家知道,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國家儲備是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

“十三五”時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糧食連年豐收,產量連續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市場供應充裕,活力不斷增強,糧食儲備庫存充足,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優質糧食工程成效明顯,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基本形成,應對風險挑戰能力大幅提高,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實踐充分證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寬,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端牢了中國人的飯碗,堅定了發展底氣,彰顯了制度自信。

2021-04-02 10:11:45

梁彥: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統籌發展和安全,在實施糧食安全戰略、能源資源安全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以及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等多個方面,對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大力推進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建設,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保障體系。目前,我們正在按“十四五”規劃《綱要》部署,加快編制“十四五”時期糧食和物資儲備領域專項規劃,在“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重點在“五個堅持、五個統籌攤位設計”上下功夫。

一是堅持立足國內,統籌強化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實施糧食安全戰略,完善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體系,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立足全鏈條保障糧食安全,完善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

二是堅持精準調控,統籌提升糧食收儲調控能力。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場購銷主體,改革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科學確定政府儲備規模,完善“通道展場設計+線路+樞紐+節點”的糧食物流骨干網絡,強化監測預警,完善糧食市場體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三是堅持高質量發展,統籌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突出抓好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糧食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持續推進優糧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銷“五優聯動”,強化龍頭企業帶動,加快構建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提高糧食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開展“中國開幕活動好糧油”行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的消費需求。

四是堅持全鏈條管控,統籌推動節糧減損和健康消費。健全糧食產后服啟動儀式務體系,大力推廣綠色低溫儲糧技術和適度加工技術策展,強化標準引領,有效降低糧食生產、儲存、運輸、加工環節損耗。開展“愛糧節糧”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活動,倡導綠色健康消費習慣。

五是堅持改革創新,統籌推進糧食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實行黨政同責,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加強中央儲備糧管理和中央事權糧食政策執行情況考核。加快實施科技和人才興糧興儲,強化糧食質量安全保障,推進“數字糧儲”建設,嚴格執法監管,守住管好“天下糧倉”。

我剛才說得這幾點概括講,就是統籌提升國家糧食安全的協同保障能力、收儲調控能力、產業支撐能力、現代化治理能力,以及節糧減損能力,保障糧食供給,端牢中國飯碗,守住大國糧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上面是基本介紹,謝謝大家。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我這兩位同事也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新聞發布人,很樂意回答各位記者提出的問題。謝謝。

2021-04-02 10:12:02

壽小麗:

謝謝梁彥局長。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還是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謝謝。

2021-04-02 10:22:42

上游新聞記者:

剛發布的“十四五”規劃,把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規劃,也是我國第一次把實施糧食安全戰略納入五年規劃,這釋放出什么信號?在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復雜的形勢下,“十四五”時期確保糧食安全的主要考慮是什么?謝謝。

2021-04-02 10:23:15

梁彥:

你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看出來你對糧食安展覽策劃全的問題非常關注。這次“十四平面設計五”規劃,國家對保障糧食安全作出總體部署,有四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有約束性指標。就像剛才記者提到的,首次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安全保障類約束性全息投影指標,在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予以了明確。“十四五”規劃一共有五大類20個指標,其中安全保障類有兩個指標,一個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一個是能源。約束類指標在這20個指標中一共有8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安全保障類約束性指標之一,也反映了國家對糧食產量安全的高度重視。

二是有全局性戰略。也如剛才這位記者提到的,首次把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在強化國家經濟安全保障專章作了專節規定,而且從產購儲加銷體系的各個環節作了總體安排和部署。

三是有制度性安排。這次規劃首次明確國家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這也是一項立足當前、事關全局、影響長遠的重大制度安排,體現了用法律手段強制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四是有針對性舉措。“十四五”規劃把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節糧減損內容都作了具體規定,展示了“十四五”時期國家對糧食安全保障的理念基礎、整體框架、具體行動,釋放出黨中央對國家糧食安全事關國運民生、國家治國理政頭等大事的一如既往、一以貫之的重視,也是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體現了以人民為本、以人民為中心,也是防范重大風險挑戰的具體體現。

對于我國糧食安全,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疫情以來,廣大民眾對糧食安全前所未有的關注。從中國的糧食安全形勢來看,我國的糧食安全形勢是好的,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糧食安全形勢好主要體現在產量高、供應穩、儲備足。我前面介紹到,糧食生產已經“十七連豐”,全國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口糧完全自給。同時,人均糧食占有量470公斤以上,遠遠高出國際400公斤的平均水平。

多年來,我們糧食市場供應充裕、不脫銷、不斷檔,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們的糧食市場供應也是貨足價穩、百姓米面無憂。同時,我們國家糧食庫存儲備數量充足,國家在穩定中央儲備規模的同時,按照產區3個月、銷區6個月、產銷平衡區4.5個月的市場需求量增加地方糧食的儲備規模。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政策等形成的政策性庫存數量也非常可觀。稻谷、小麥庫存量能夠滿足一年以上的市場消費需求,36個大中城市米面成品糧有15天以上的市場需求量儲備。國家還建立了糧食應急網絡體系,目前有5448家糧油應急加工企業,2777個應急配送中心,3741家應急儲運企業,43573個應急供應網點,組成了糧食應急供應的保障網絡。同時,國家層面1072個、地方層面9206個糧油市場的信息監測點,密切跟蹤市場的供應以及價格變動情況。這些機構和監測點都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公共事件時特別是在這次新冠疫情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去年新冠疫情最重的時候,5000多家糧油應急加工保供企業,其中4750家在第一時間恢復了生產,保證了市場糧油的緊急供應。所以,這次應對疫情,我們糧食安全的保證能力也經受住了考驗,我們國家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保障我們的國家糧食安全。

當然,我們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盡管我們的糧食形勢是好的,國家糧食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還是不能放松。因為從中長期看,我們糧食供求仍將處于一種緊平衡態勢,特別是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國內持續增長的糧食需求、地缺水少人多、種糧比較效益低、糧食容易遇到一些自然災害、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等潛在風險隱患,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剛才記者也問到,保障糧食安全有哪些部署?在整個“十四五”時期,按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總體考慮,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系統化觀念和思維,在保障糧食安全中,一是強化糧食生產安全。確保糧食產量繼續穩定在6.5億噸,也就是1.3萬億斤以上,這也是一個安全保障類約束性指標,必須執行。二是強化儲備安全。發揮“壓艙石”的作用,“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三是強化流通安全,暢通糧食產購儲加銷各個環節,有糧運不出去也是問題,所以流通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四是強化產業支撐。提升糧食整體產業上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國家糧食參展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五是強化設施建設。夯實糧食安全保障的基礎,包括“十四五”規劃對糧食儲備設施工程、綠色倉儲提升工程、物流樞紐工程等都有具體規定。“十四五”時期,我們將按照黨中央的要求,按照“十四五”規劃的總體部署,在各環參展節進一步加強糧食安全的保障措施,使中國人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碗里主要是中國糧,使我們國家糧食安全有更高層次、更有水平的保障。謝謝。

2021-04-02 10:52:41

農民日報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糧食安全要實行黨政同責,“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這是一個全新的戰略部署,應該如何理解把握,下一步如何貫徹落實?謝謝。

2021-04-02 10:53:02

梁彥:

謝謝您的提問。這也是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又一重大舉措,請我們的新聞發言人,也是糧儲司司長秦玉云同志回答這個問題。

2021-04-02 10:58:52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 秦玉云: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大家也非常關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到了新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和重大部署。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也就是69號文,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辦法》。這兩個文件明確了各省級人民政府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的事權和責任,建立了監督考核機制。

幾年來的實踐證明,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加強考核是行之有效的有力抓手,必須堅定不移地持續開展下去。剛才您提到在2020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舞臺背板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作出了系統闡述,特別強調,“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實行黨政同責,‘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是習近平總書記統籌“兩個大局”、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作出的重要部署,充分表明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國之大者的深刻把握,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崇高情懷,也為新形勢下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是完善制度政策、提升治理能力、筑牢糧食安全“中國之治”根基的長遠之計,是鞏固擴大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壓實主體責任、進一步推動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落地的現實需要。

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認真研究制定有關政策措施建議,把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貫徹到強化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中去。作為承擔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日常工作部門,我們將堅持“突出重點、優化指標、強化導向、注重實效”的原則,完善方案,較真碰硬,扎實開展考核,充分運用考核結果,更好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謝謝。

2021-04-02 10:59:21

路透社記者:

近來玉米價格飆升,為平抑價格,政府將國儲的小麥和稻谷定向售賣,請問政府預計將通過這種方式出售多少噸小麥和多少噸稻谷?關于國儲局出售,目前市場有傳言,要出售50到100萬噸的鋁和一定量的鋅。請問您能證實此消息嗎?

2021-04-02 11:01:09

梁彥: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國家的糧食儲備、一些重要物資儲備、能源儲備,也有一些應急救災物資的儲備。剛才,您提的這個問題,涉及到物資、也涉及到糧食的儲備,我們分別請秦玉云司長和錢毅司長回答。

2021-04-02 11:10:07

秦玉云:

我先回答一下剛才您提出的關于玉米飼料以及小麥稻谷替代等問題,就是糧食方面的問題。

我國的玉米消費主要是用作飼料,另外還有一部分深加工的使用玉米飼料消費,大概占整個消費總量的60%。剛才您提到玉米的價格前期有所上漲,這主要是受飼料消費需求增長的影響,近期玉米價格已經出現回調,特別是期現貨價格都有一定程度回落,比2月份高點降了3%左右。

小麥作飼用,在國際上也是慣例。比如歐盟地區大約每年有40%左右的小麥做飼料的。當前我國小麥和稻谷的庫存都處于歷史高位,能夠滿足一年以上的消費需求。政府儲備中小麥和稻谷的比例占比是相當高的。另外還有一部分政策性庫存,是為了保護農民利益收儲的。

今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繼續常時安排政參展策性小麥和稻谷公開競價銷售,大約每周投放小麥400萬噸、稻谷160萬噸。截止目前,這兩個品種加在一起大約成交3000萬噸,其中小麥2500萬噸左右,稻谷接近500萬噸。這部分投放市場的糧食,一方面面粉加工企業購買用于生產面粉,也有一部分是飼料企業購買作飼料的原料。近年來,我國稻谷、小麥供求基本平衡有余,生產保障能力非常強。另外,據有關部門的信息,今年小麥播種面積是增加的,目前苗情長勢良好,因此夏糧豐收也有很好的基礎。總的來看,小麥和稻谷有一部分用作飼料,不會對我們的口糧安全產生任何影響。謝謝。

2021-04-02 11:10:22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規劃建設司司長、新聞發言人 錢毅:

謝謝您的提問。利用這個策展機會我介紹一下,我國建立了完善的國家物資儲備制度,涵蓋了經濟建設、社會保障的多個領域。物資收儲輪換和銷售出庫是一項常態化的工作,已形成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和實施辦法。謝謝。

2021-04-02 11:13:46

香港中評社記者:

我們知道,現在“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發展非常迅速,請問在“十四五”期間,將如何利用科技來實現我國糧食產業的現代化?謝謝。

2021-04-02 11:14:10

梁彥:

您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創新發展也是“十四五”新發展理念的一個重要部分。關于科技方面的問題,請錢毅同志回答。

2021-04-02 11:19:20

錢毅:

謝謝您的全息投影提問。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專門用了一篇部署“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提出要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為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賦予了新動能,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

“十四五”時期,我們要聚焦“數字糧儲”建設,進一步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糧食的產、購、儲、加、銷深度融合,實施“上云用數賦智”,建設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數據安全中心,推動數據賦能糧食全產業鏈協同轉型。一是整合共享糧食產業鏈數據,推動播種、氣象、產量、病蟲害等相關生產領域數據共享共用。二是建設數字糧庫升級版,重點提升數字化收購和智能化倉儲水平。三是推動糧食加工數字化升級,推進加工企業上云、上鏈、上平臺。四是推動糧食交易智能化,要完善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臺的功能,構建統一糧食物流平臺,打通糧食交易、物流、金融、信息服務全過程數據通道,加快糧食產業數字化轉型。

謝謝。

2021-04-02 11:19:52

海報新聞記者:

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自然災害等引起的糧食市場異常波動風險,糧食儲備有哪些應對手段?謝謝。

2021-04-02 11:23:26

梁彥:

謝謝您的提問,我想這個問題請錢毅同志回答。

2021-04-02 11:28:02

錢毅:

謝謝您的提問。糧食市場供應,事關廣大群眾一日三餐,應急情況下能不能供得上,更是廣大群眾高度開幕活動關注的問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充足、運行平穩,確保了城鄉居民米面糧油的需要,我國糧食應急保障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糧食應急保供能力勝利通過了大戰大考的壓力測試。剛才梁局長在這方面作了重點介紹。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高度重視糧食應急保障工作,全國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利用這個機會,我也向大家作有關方面的介紹。

一是應急預案體系進一步健全。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糧食應急預案體系,加強預案的日常管理和應急演練,確保關鍵時候發揮作用。

二是應急儲備能力進一步增強。除充足的原糧儲備外,我國在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建立了能夠滿足15天消費需要的成品糧儲備。

三是應急保供網絡進一步完善。剛才梁局長介紹了,目前有5.6萬家糧食應急加工企業、配送中心、儲運企業和供應網點,形成了遍布全國的糧食應急保供網絡。

四是市場監測預警進一步強化。在全國設立超過1萬個各級糧食市場信息監測點,基本覆蓋重點區域和重點品種,可動態掌握糧食市場的供求變化。

下一步,要盡快修訂國家糧食應急預案,認真總結疫情發生以來糧食應急保供的經驗,以開展糧食應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動為重要抓手,持續提升糧食應急處置能力,綜合考慮各地糧食產銷、災害發生、人口規模、地方經濟發展等情況,優化糧食應急加工、儲運、配送、供應網點的能力布局,完善逐級保障、層級響應、小災省域內自救、大災區域救助的糧食應急保障機制,實現信息互聯共享、糧源統籌調度、多級協同聯動、快速高效響應。謝謝。

2021-04-02 11:28:29

中國日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這幾年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對于糧食的品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年的“十四五”規劃《綱要》里也提到要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我想請問,這個工程目前最新進展怎么樣?在增加優質糧油產品供給方面有什么成效?另外,“十四五”期間還會有哪些最新部署?謝謝。

2021-04-02 11:28:48

梁彥:

感謝您對優質糧食工程的關切。剛才問到整個進展情況,以及目前有哪些成效和下一步部署。“優質糧食工程”是這幾年財政部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共同推進的,是我們國家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大舉措,是產購儲加銷聯動推進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建設、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以糧食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抓手。對于滿足人民群眾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的消費需求轉變有重大意義。

“優質糧食工程”從2017年實施以來,累計中央財政投入215億元,也帶動了地方投入600多億元。重點是為了解決產糧大縣的產后服務,糧食的質量檢測以及培育優質糧食,增加優質糧食供給。實施這幾年來,進展很順利,成效也很明顯。

一是建成了一批糧食產后服務中心,這些產后服務中互動裝置心為農民提供糧食產后的烘干、清理、儲存、加工、銷售等專業化服務。產后服務中心現在4000多個,產糧大縣基本做到了全覆蓋,解決了過去農民糧食收購以后路邊晾曬、自然風干、儲存霉變等實際問題,同時促進產后糧食減損。

二是建成了一批國家、省、市、縣糧食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現在這種機構有1500多個,從源頭上守住舌尖上的安全,把糧食產后質量的第一道防線守好。

三是形成了一批區域性優質糧食品牌。通過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已經形成示范縣389個,還有一批區域性好糧油品牌,像山西小米、吉林大米、齊魯糧油、川府菜油,以及廣西香米等,叫響了一批區域性好糧油品牌,也培育了一批優質糧食生產的骨干企業。

同時,優質糧工程在推進過程中,支持中化、中糧等大企業帶領分散的小農戶,開展優質糧食的規模化種奇藝果影像植,這也是優質糧食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我們局的定點幫扶縣阜南開始試點,以優質糧食工程為抓手,探索出了聚焦糧食產業、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糧食產業振興的路子。支持中化農業在64個貧困縣推廣了阜南的做法,這種做法也是通過支持大企業帶動小農戶,用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進行優質糧食的規模化種植,對解決大國小農體制下糧食尤玖陽視覺其是優質糧食的規模化種植,更高水 TC:08designfollow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