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6b969a3beb59.42300158.
日前,聊城發布《聊城市“十四五”時期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詳情如下:
聊城市“十四五”時期
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
(征求意見稿)
2022年7月
前 言
應對氣候變化關系全人類的保存和發展,活著界百年未有之年夜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年夜風行佈景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速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請求。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高質量發展是生態優先綠甜心寶貝包養網色發展,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相統一,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力變革、動力變革。
“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我國開啟周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為貫徹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深刻踐行新發展理念,科學掌握新發展階段特台灣包養網征,圍繞碳達峰和碳中和愿景,推動我市產業、動力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晉陞我市應對氣候變化基礎設施韌性和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適應氣候變化才能,助推漂亮聊城建設,制訂本規劃。
本規劃適用范圍為聊城市行政轄區,規劃實施刻日為2021-2025年,規劃基準年為2020年。
目錄
一、開啟應對氣包養網候變化任務新征程
(一) “十三五”重要任務成效
(二) “十四五”面臨的形勢
二、系統謀劃“十四五”任務目標
(一) 指導思惟
(二) 基礎原則
(三) 重要目標
三、嚴格把持溫室氣體排放
(一) 周全推進碳達峰行動
(二) 促進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三) 構建低碳現代動力體系
(四) 工業領域低碳轉型升級
(五) 推進建筑領域低碳發展
(六) 構建綠色低碳路況體系
(七) 公共機構動力資源節約
(八) 把持非動力活動溫室氣體排放
(九) 增添林業及生態系統碳匯
(十) 倡導綠色低碳生涯方法
四、持續晉陞適應氣候變化才能
(一) 強化城鄉基礎設施韌性
(二) 晉陞天然生態領域適應才能
(三) 進步農業適應氣候變化才能
(四) 晉陞人群安康醫療適應才能
(五) 加強預測預警和防災減災才能
五、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支撐
(一) 積極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平臺建設
(二) 加年夜關鍵焦點低碳技術開發
(三) 強化科技集成推廣應用
六、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管理才能
(一) 樹立建全應對氣候變化軌制
(二) 協同推動環境評價與碳排放管控
(三) 加強氣候領域人才建設
七、深刻開展氣候變化試點示范
(一) 推進低碳試點示范
(二) 推進適應氣候變化試點
八、加強規劃實施保證
第一章
(一)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二) 加年夜資金保證力度
(三) 強化目標責任考評
(四) 積極開展宣傳培訓
一、開啟應對氣候變化任務新征程
(一)“十三五”重要任務成效
“十三五”時期,我市高度重視節能降耗及應對氣候變化任務,堅持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并重的原則,推進全市應對氣候變化各項任務有序開展。“十三五”時期,全市單位地區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累計降落13.86%,單位地區萬元GDP能耗降落12.66%,實現以年均2.12%的能耗增長支撐全市4.9%的經濟增長,應對氣候變化基礎設施適應才能持續晉陞,獲得了顯著的任務成效,榮獲“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市”稱號。
應對氣候管控機制持續優化。制訂出臺《聊城市年夜氣淨化防治條例》、《聊城市水環境保護條例》,率先樹立是環境治理服務平臺和縣域托管、園區托管、行業托管、企業托管的“1+4”現代環境管理托管形式。印發《聊城市節能目標責任考察體系實施計劃》(聊政辦字〔2016〕1號),將年度節能目標分化落實到各縣市區和重點用能企業,納進綜合考察指標體系。支撐龍頭骨干企業不斷創新節能減排治理形式,強化動力治理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合同動力治理(EPC)、清潔發展機制(CDM)等節能減排形式和相關國際一起配合項目。制訂《聊城市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晉陞工程實施計劃》、《聊城市“工業綠動力”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聊城市高效配電變壓器能效晉陞計劃(2016-2017年)》等政策文件,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制訂發布重淨化天氣、防汛抗旱、林業和草原病蟲害、突發環境事務等方面應急預案文件,樹立健全應急預案體系。
綠色發展布局持續優化。“十三五”期間,堅決裁減落后產能,關停小火電機組166萬千瓦、電解鋁產能53萬噸、焦化產能60萬噸、鋼鐵產能514萬噸,化肥分解氨產能25萬噸、關停燃煤鍋爐1900多臺、散亂污企業3300多家,34家“僵尸企業”所有的清零。積極培養壯年夜新動能,“四新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了29.85%,新動力汽車、先進有色金屬資料、精細化工和化工新資料3個產業集群進選省“雁陣形”集群,培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偉人”企業3家,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1個、綠色工廠8家、綠色設計產品8種。創新發展新興服務產業,新增全市高新技術企業65家,省級及以上平臺載體37家,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實現“零”的衝破。實現全市三次產業構成由2015的15.9︰40.00︰45.10,優化為2020年的14.38︰34.34︰51.28。
動力低碳轉型成效顯著。全市動力消費中自然氣、一次電力等清潔動力比重不斷晉陞,煤炭、油品等動力品種進一個步驟下降。2020年,全市動力消費總量2828萬噸標準煤,約占全省6.7%,煤炭、油品、自然氣、一次電力及其他比重為84.9:5.3:6.1:3.7。煤炭耗費從2015年的3147萬噸降落到2020年的2915萬噸,年均降落1.52%,消費比重實現降落4.8個百分點。全市可再生動力裝機容量164萬千瓦,較2015年增添13倍,此中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40.5萬千瓦,較2015年增長135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10萬千瓦,實現零衝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13.5萬千瓦,較2015年基礎實現翻番。
重點領域節能減排任務無力推進。深化工業領域節能減排改革,堅持實施裁減落后產能,改革晉陞傳統產能,深度推進工業企業技術改革,實施技改項目500多個,完成投資1237億元。加快綠色建筑發展,周全落實綠色建筑建設標準,進步建筑節能標準請求,推進建造方法綠色化包養網,鼎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包養網推動發展綠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中間城區實施供熱“汽改水”工程,完成896萬平米建筑集中供熱改革,完成裝配式建筑213萬平米;公共機構完成191個節約型機關創建,公共機構人均能耗、單位建筑面積綜合能耗較2015年分別降落11.53%、19.82%。鼎力推進高效路況體系建設,實施疏堵改革、慢行系統改革、“斷頭路”買通改革,到“十三五”末,公路通車里程2.11萬公里,完成12458輛國三營運柴油貨車裁減,完成1600余輛新動力車輛更換替換,新投放共享自行車3萬輛,實現節能環保車全覆蓋,市區智能路況管控小姑娘又坐回服務台,開始刷短視頻,也不知看到什系統基礎實現全覆蓋,主干道通行效力進步15%。積極推進居平易近節能改革,完成清潔取熱改革27.6萬戶,完成棚改9萬余套,改革老舊小區440余個。
生態碳匯才能不斷加強。周全積樹立“四級”林長軌制,全市共設立4名市級林長,42名縣級林長,348名鄉級林長,8413名村級林長,建成了覆蓋全市的四級林長制體系。叢林城市建設獲得顯著成效,2018年10月勝利創建國家叢林城市。“十三五”時期,完成人工造林80.35萬畝,超額完成任務目標。全市叢林資源實現持續穩定增長,全市叢林覆蓋率達到10.43%,林木綠化率15.67%。到“十三五”末,全市已建成國家叢林鄉村22個,省級叢林鄉鎮11個、叢林村居90個;市級叢林鄉鎮44個、叢林村居219個。
氣候適應才能穩步進步。海綿城市建設持續深化,累計建成海綿城市61.5平方公。全力推進綜合管廊項目建設,地下管廊20.4公里。洪澇災害應對才能顯著晉陞,新增省市級漂亮河湖23條,南水北調8個水庫投進應用。開展全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提標改革工程,新建污水管道84公里、雨水管道109公里。投資140億元加速補齊水利設施短板,建成8座南水北調配套水庫和261.8公里供水管道,打贏農村飲水平安攻堅戰,引水供水才能和現代化程度進一個步驟進步,建成高標準農田267萬畝。開展年夜氣淨化專項整治行動,實行重淨化天氣應急分級管控,系統推進環境管理,強化風險監測預警,生長期包養態環境明顯改良。市固體廢物綜合處置中間投進應用,危險廢物處置才能有用晉陞。
(二)“十四五”面臨的形勢
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請求,是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配合體的責任擔當。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心經過沉思熟慮作出的嚴重戰略決策,事關中華平易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配合體。認真落實這一嚴重戰略決策,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把降碳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周全綠色轉型的總抓手,是今后周全推進應對氣候變化任務的主要戰略標的目的,也標志著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的開啟。“十四五”時期是深刻貫徹碳達峰碳中和嚴重決策安排的關鍵窗口期,聊城市在推進應對氣候變化任務中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高質量經濟發展與碳達峰碳中和高度協調統一的挑戰。通過低碳轉型實現碳達峰,是全市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十四五”時期,是全市實現經濟實力跨越式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十四五”時期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將穩步增長,國民生涯程度也將持續晉陞,相應動力和碳排放剛性增長需求仍存在,面對聊城市“四新”經濟規模偏小、比重較低,新的經濟增長點沒無形成規模,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等高耗能占比結構著重的基礎條件下,若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與跨越式經濟發展和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協調統一是聊城市碳達峰碳中和任務面臨的重要挑戰。
二是結構性排放問題仍然凸起的挑戰。聊城市今朝仍屬于高碳發展階段,全市工業結構著重、高耗能行業占比較高的現象仍然存在,舊動能加入制約原因多,新動能還不夠強勁,科技結果轉化較慢導致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十四五”時期,聊城市仍將處于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和動能深度轉換的爬坡階段,產業結構著重、動力結構偏煤、路況運輸結構偏公路、農業投進與用地結構分歧理、非包養意思化石動力發展占比偏高的問題尚未最基礎解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動力結構優化調整任務艱巨。若何實現雙碳目標、下降碳排放強度,若何優化結構、深刻挖潛、衝破瓶頸、綠色升級,是聊城市推進應對氣候變化任務的宏大挑戰。
三是應對氣候變化任務基礎依然較為單薄的挑戰。現階段,聊城市應對氣候變化以減緩為主,適應氣候變化任務以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為主,保證體系尚不健全;極端氣象事務時有發生,對氣象災害預警、災害應急決策、城市排水防澇等任務帶來諸多挑戰,活著界百年未有之年夜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年夜風行佈景下,未來適應氣候變化任務面臨更年夜壓力,急切需求采取積極的適應行動。
二、系統謀劃“十四五”任務目標
(一)指導思惟
高舉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偉年夜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思惟為指導,周全貫徹黨的十九年夜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力,深刻踐行新發展理念,科學掌握新發展階段特征,將碳達峰、碳中和納進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標的目的,推動產業、動力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晉陞基礎設施韌性和生態系統穩定性,嚴格把持溫室氣體排放,持續晉陞適應氣候變化才能,深刻推進試點示范工程實施,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支撐,保證氣候平安,為實現漂亮聊城奠基堅實基礎。
(三)基礎原則
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堅持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做好應對氣候變化與其他規劃的銜接,處理好發展與減排的關系,加速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動力結構變革,統籌推進重點領域、 重點區域應對氣候變化任務。
堅持綠色低碳,創新發展。堅持新發展理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碳達峰碳中和為新目標,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及技術推廣應用,重視應對氣候變化軌制創新,增強科技支撐才能,構成創新促高效、綠色引導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格式。
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以協同增效為著力點,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統籌融會,推進溫室氣體和淨化物排放協同把持,推進生態環境修復與氣候適應管理協同管控,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堅持當局主導,社會參與。充足發揮當局在應對氣候變化任務中的主導感化,強化軌制和政策創新,持續推進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任務。積極引導社會公眾參與應對氣候變化任務,發揮企業、公眾在減緩任務的主體感化,構建企業綠色生產和公眾綠色生涯消費新格式。
(四)重要目標
1.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市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獲得有用把持,為本市盡早達峰奠基基礎;產業結構進一個步驟優化,綠色低碳產業顯著增強;動力資源設置裝備擺設加倍公道、應用效力年夜幅進步;應對氣候變化管理體系加倍完美,應對氣候變化管理才能持續晉陞。初步構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與生態環境保護相融會的應對氣候變化任務新局勢。
2.2025年具體目標
——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獲得有用把持。到2025年,碳排放達峰行動穩步推進,綠色轉型發展成效顯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達目標,碳排放總量獲得有用把持。
——動力應用效力持續晉陞。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落率完成省下達目標。
——非化石動力應用比例有用晉陞。到2025年,全市非化石動力占一次動力消費比重達到 13%擺佈,此中當地非化石動力占一次動力消費比重達到5%。
——適應氣候變化才能持續晉陞。天然生態領域、經濟社會領域、和重點區域應對氣候變化適應性不斷進步,生態系統穩定性穩步晉陞,預測預警和防災減災體系慢慢完美。
——氣候管理才能有用增強。應對氣候變化軌制體系進一個步驟健全,科技創新能才能明顯增強,人才隊進一個步驟壯年夜,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機制初步樹立。
3.2035遠景目標
瞻望2035年,全市綠色低碳發展程度顯著晉陞,綠色生產生涯方法廣泛構成,清潔動力成為動力供應主體,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才能明顯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基礎完美,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為實現2060 年前碳中和奠基堅實基礎。
三、嚴格把持全市溫室氣體排放
(一)周全推進碳達峰行動
制訂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依據山東省碳達峰行動計劃和聊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科學編制聊城市碳達峰行動計劃,明確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路線圖、實施路徑及重點行業達峰目標。鼓勵動力、工業、路況、建筑等領域制訂達峰專項行動計劃。推動電力、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玄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工等重點行業制訂達峰目標和把持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計劃。
強化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落實。各部門嚴格落實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確定的相關任務任務,制訂達峰年度任務計劃。加強區域、行業、重點企業的達峰目標過程治理,樹立碳排放達峰目標評價考察軌制,強化跟蹤評價和監督考察,對碳排放達峰行動落實情況開展年度評估,評估結果作為主管部門考察評價的主要依據之一。
(五)促進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以應對氣候變化的社會經濟綠色低碳發展需求為指引,結合聊城市產業經濟發展特點、城市發展建設規劃,提出聊城市經濟產業綠色低碳發展重點任務、重點推動舉措,從經濟產業結構優化推動地區應對氣候變化才能晉陞。
嚴格新增項目準進治理。加強重點項目規劃布局,嚴格把持新建高耗能行業項目。加強行業準進治理,周全落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節能審查相關軌制,做好新增項目準進篩選任務,對新增項目單位GDP能耗和單位GDP碳排放量超過行業均勻值的新增項目嚴格把關,樹立高耗能項目任務清單,把持高能耗、高碳排放項目新建和擴建,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自覺發展,確保禁限類項目零準進,從源頭杜絕高耗能、高碳排放項目進進。
依法依規裁減落后產能。綜合運用法令法規、經濟手腕和需要的行政手腕,繼續裁減工藝裝備落后、產品質量分歧格以及能耗、平安、淨化物排放不達標的企業。完美企業分類評價體系和單位能耗產出效益評價體系,分行業制訂裁減落后產能計劃,推動高耗能低產出企業有序加入。鼓勵企業通過產能置換、指標買賣、股權一起配合等方法兼并重組,推進鑫華特鋼產能有序轉移。鼓勵商業銀行加年夜對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和轉型升級的信貸支撐。
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改革晉陞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紡織、造紙印刷、裝備制造等傳統制造業,以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為重要標的目的,加速發展新資料、生物醫藥、新動力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公道調整產業布局,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綠,高質量發展。實施“八年夜行動計劃”和“六個一批工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冀魯豫接壤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主要的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基地、全國主要的新動力商用車生產基地。到2025年,力爭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全省均勻程度,新資料、生物醫藥、新動力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營業支出分別力爭達到850 億元、700億元、200 億元和300億元。
發展現代服務業。深刻推進服務業結構性改造,做年夜做強文明游玩、醫養安康、現代物流三年夜特點優勢服務業,推動電子商務、現代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長,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各產業協同發展,進步產業鏈細分領域集中度和跨鏈融會度。批發批發業、房地產業、餐飲業等生涯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鼎力培養服務業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形式,加速構立功能完備、結構優化、質量一流、包養便捷高效的現代服務體系。到2025 年,建成4個擺佈特點文明游玩集聚區,10 個擺佈醫養安康集聚區,10 個擺佈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二)構建低碳現代動力體系
強化動力供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個步驟優化電力輸送網絡,加強與省電網的銜接以滿足沿海核電、海上風電和陸上風電等外電輸送需求。有序推動輸電網建設,規劃建設±800千伏隴東-泰安西特高壓直流過境輸電項目,加速變電站布點及管廊建設。推進先進智能配電網建設,公道布局、規范新型儲能設施建設,加速構建以新動力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智能電網建設實現動力系統疾速響應,進步電力系統綜合調節才能和電網調度靈活性,構建堅強智能電網。實施氣化聊城工程,加速自然氣管道建設,實施自然氣“一張網”行動計劃,加速自然氣管網互聯互通。加速協調推進山東自然氣環網西干線聊城段及陽谷支線工程建設,積極推動臨莘線、齊聊線自然氣管道建設,構成“三干九支、互聯互通”的自然氣輸送網絡。加速推進東昌府區臨清市和陽谷縣LNG儲氣站和調峰站建設。依照區域發展的實際需求,以加年夜集中供熱覆蓋面、晉陞各種余熱資源整合才能為目標,加速區域供熱管道改革升級。以城區南部集中供熱改革和老舊小區供熱管網改革工程為重點,進步集中供熱覆蓋率,完成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供熱半徑15公里范圍內的燃煤供熱鍋爐關停整合。
實施煤炭消費減量化。嚴格把持改建、擴建耗煤項目,如需新(擴)建的應嚴格落實煤炭耗費等減量替換,并按減容量、減煤量原則嚴格把持新上耗煤項目。加速裁減落后的燃煤機組,鼎力推進單機容量30萬千瓦時以下煤電機組關停整合,周全關停裁減中溫中壓及以下參數或未達到供電煤耗標準的燃煤機組。周全實施存量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革,周全落實確因熱力接續無法關停機組的技術改革。加強煤炭質量治理,樹立政策引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的煤炭清潔高效應用推進機制,推廣應用優質煤、清潔煤,嚴控劣質煤銷售應用。積極推動煤電由主體性電源向供給靠得住容量、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的基礎性電源轉變,新增用電量重要依附非化石動力發電和外輸電滿足。到2025年,煤炭消費占動力總消費比重降落至75%擺佈。
鼎力發展非化石動力。加年夜光伏、光熱開發應用,有序推廣風能、生物質能應用,公道布局清潔動力開發形式,科學推進清潔動力集中開發和分布開發,持續進步非化石動力比重。以整縣光伏、“光伏+”工程為重點鼎力發展太陽能光伏,推進太陽能與其他動力的互補應用,推廣“太陽能+空氣源熱泵”、“太陽能+電力”、“太陽能+自然氣”等形式,推動太陽能光熱應用由生涯熱水向城市供熱拓展。研討馬頰河、徒駭河等沿河風資源較好地帶和德上高速、東呂高速沿路風資源,以莘縣、茌平、陽谷為重點建設集中式風電項目。有序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建設。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科學布局生物質渣滓焚燒發電項目。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動力裝機容量達到300萬千瓦,非化石動力占一次動力消費比重(含外購綠色動力)達到13%擺佈。
晉陞自然氣應用程度。在保證氣源的條件下,重點推進燃煤、燃油鍋爐的清潔動力替換, TC:
發佈留言